肯尼特號驅逐艦屬於"河"級,共有36艘魚雷驅逐艦,是二十世紀初為皇家海軍建造的。
启动和设计:
對新型驅逐艦的需求來自約翰·德羅貝克,他在1900年底指揮了地中海艦隊的驅逐艦。新船不僅應該有更長的航程,而且應該有更高的速度。
羅貝克得到了海軍軍官約翰·菲舍爾的支援。因此,在1901年7月,英國皇家海軍的首席設計師威廉·亨利·懷特爵士收集了收集到的改進請求和建議,並編成一份草案。據此,設計的方式,新的驅逐艦明顯更適航,高架通道和進一步後退的橋樑。此外,將安裝一個更強大的驅動系統,速度約為25,5節。
由於建造驅逐艦的投標書是發給私人船廠的,除了基本要求外,它們有足夠的自由建造船隻。因此,該級的36艘驅逐艦與光學和室內設計存在顯著差異。這些差異對於驅動系統的製造商來說尤為顯著。使用了裡德、諾曼德、索尼克羅夫特、懷特福斯特和雅羅的水鍋爐。
肯尼特于1903年12月4日發射,1905年1月1日服役。
肯尼特的職業生涯:
經過調試和測試,除四艘船外,所有河級船隻都被分配到哈裡奇的東海岸驅逐艦艦隊。
這個中隊每年進行幾次演習和演習。在其中一次演習中,1908 年 4 月 27 日發生了幾起事故,當時,周到撞上了晚會和裡布林。晚會被切成兩半,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沉沒了。一名船員在事故中喪生,其餘人員被肯尼特號帶走。
1909年,他們與傑德、切爾默、科爾內、裡布林、烏斯克和韋朗等船一起被轉移到英國中國站。
1912 年 8 月 30 日,英國海軍下令將船級從名稱改名。因此,河級船舶現在被歸類為E級船舶。
在战争中使用:
隨著歐洲外交緊張局勢的升級和戰爭的宣佈,英國駐香港中國站的船隻被拉在一起。
戰爭最終爆發時,船隻離開港口,開始封鎖德國海外基地——中國,甚至東亞中隊的小型船隻也在那裡。8月22日,德國S-90號魚雷艇的炮火發生變化。S-90設法誘使肯尼特號靠近海岸,從那裡,船可能被海岸炮炮擊。三名船員得分。當美洲虎跑出來時,肯尼特不得不撤退。
由於日本也向德意志帝國宣戰,他們從1914年9月2日開始從德國進攻德國基地。1914年11月7日德軍及其盟國投降後,英國艦艇于11月24日撤退到香港。
當時,一個登陸公司已經在達達尼爾半島計畫從奧斯曼帝國征服半島。對於這個登陸公司來說,E級艦艇也從中國站撤出,組裝到地中海,成為第五艘驅逐艦艦隊。
1915 年 4 月中旬,這些船隻抵達地中海,4 月 16 日發現奧斯曼魚雷船 德米爾·升降机並在基奧斯附近沉沒。在登陸連的進一步過程中,肯尼特支援第三師于1915年4月25日在加利波利登陸,11月底用炮火在蘇韋拉橋頭島登陸。
在此期間,直到戰爭結束,該船監督奧斯曼帝國的海岸和航運。
行踪:
1919年,肯尼特號從地中海撤出,返回英國。
1919年12月,這艘船在多佛退役、出售和報廢。
容器:
名: |
女王陛下的船肯尼特 |
国家: |
英国 |
船型: |
驱逐舰 |
类: |
河类 |
船坞: |
棘手的小屋, 奇西克 |
建设成本: |
不明 |
发射: |
1903年12月4日 |
试运行: |
1905年1月1日 |
行踪: |
1919年12月11日在多佛出售和报废 |
长: |
68,8米 |
宽度: |
7,3米 |
草案: |
2,4米 |
移位: |
最大550吨 |
船员: |
70个男人 |
驱动器: |
4棘手的克罗夫特水管锅炉 两个三倍扩展引擎 |
动力: |
5.148千瓦 |
最高时速: |
25,5节 |
武装: |
1 x 76毫米加农炮 3 x 76毫米加农炮 2 x 45厘米鱼雷发射管 |
电镀: |
不明 |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Deutsch (德语) English (英语) Français (法语) Italiano (意大利语) Русский (俄语) Español (西班牙语) العربية (阿拉伯语)